这几年,因为各个平台的算法升级,导致个人隐私不再安全,淘宝的千人千面,以及各个搜索引擎的推荐算法,很容易形成大数据杀熟,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制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发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规定》明确指出,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是指利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
这意味着各类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在监管范围内,如各类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及餐饮外卖平台、搜索引擎等。
保障用户算法知情和选择权
《规定》要求,应保障用户的算法知情权和算法选择权,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利用算法推荐可以对个人定制不同的信息和服务,这里面有两个风险。第一是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风险。
平台运营者可能违法违规收集、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第二是算法操纵的风险。因为我们每个人收到的信息、使用的服务是互联网平台运营者定制的,这里面有可能还会引发舆论安全风险。
因此需要加强算法推荐,既是维护公民个人权益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禁止“大数据杀熟”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针对“大数据杀熟”,《规定》提出,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规定》明确,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可能引发其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