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零售趋势是线上线下的融合,谁也离不开谁。所谓的疫情后线上更有机会,不过是更注重网络的效率。然而如果自己没有改变的能力,经营的实体店也一定没有希望。
一、实体店不会被遗忘,人的需求和社交本性从没变过
现在一些人的观点就是实体店不能做,创业可以走互联网,这个逻辑本质在于风险规避和小成本创业,而不是实体店没有希望。消费习惯和消费渠道的多元,的确对实体店产生冲击,这个核心是实体店效率很差,但消费体验和社交呢?其实社群和网络并不能通吃。
零售目前有个共识,线上和线下必须同步才能实现流量打通。实体店成本高和网店高费用没有区别,但在引流上独立一方都不能达到经营目标并形成闭环,而流量却是商业的本质,应该重视的是流量成本,而不是实体店没人来。
反观,无论是互联网创业或是社交体验式的实体店,在运营中总会相互结合。比如异业联盟或者S2B2C,也或者纯营销和小程序赋能,还或是实体店结合社交电商,最终还是要携手。只不过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何种创业方式而已,这是基于自身的选择,而不是实体店无希望。
二、到家服务只会让实体店更好,即得性效率甚至比电商更高
到家服务这些年渐入人心,疫情期间的价值感知更会深入人心。传统电商平台对消费习惯的改变早已完成,因此这不是实体店没有希望的原因。到家服务并不代表传统电商的物流触达消费者,它的价值在于社区型实体店解决需求的即得性。这个本质其实是实体店的效率提升了,甚至比电商平台更高效。
还有一点,所谓线上购物频率再次增加要去伪存真,因为购买的商品并不是挤占了线下份额,这些成交是出自实体店的到家服务,而不是新的线上份额。可见,实体店在线上线下融合过程中,其实是个受益者,而不是被冲击的失败者。
在实体店效率提高,到家服务帮助实体店抢占份额,消费者更需要即得的便利三点同步中,加之实体店的体验优势,实体店为什么没有希望呢?
三、实体店的希望在于经营者的能力,而不取决于消费习惯和渠道
疫情期间及过后,很多实体店会倒闭,重点在于资金流断裂而无法维持,当然也有些本就应该淘汰的实体店,这些店因为刚需正常情况下还能维持,但出现危机时就没有机会了。
这个情况考验的是实体店的抗风险能力,这个能力不是有多少钱和多少消费者,而是永续的系统思维和持续的精细化运营。事实上,在同质化竞争的时代,即使完成转型也不见得危机出现也可以平安无事,但毕竟疫情危机还是小概率事件。
走顺脚和渠道资源并不能让实体店活下来,虽然这两点是个基础或者说能活下来,但在发展方面还是缺乏动力。因此,实体店的希望不仅仅是线上线下融合,数字化体验和社区到家服务,在面对竞争中要比其他者生命力更顽强才行,这个顽强是经营者的能力。
四、结语
未来实体店是有希望的,只要愿意改变自己,同时不断迭代调整自己,再加上一些风控和小成本的创业逻辑。我们想一想,疫情期间很多人在问:疫情后哪些行业更有发展机会,最多的就是在线教育或者生鲜电商,还有其他吗?在线教育不仅今天才有机会,好几年前就开始了,生鲜电商呢?疫情期间才是更大玩家和受益者,而这个玩家都离不开自建前置仓,或是与实体店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