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艰难始终在创业过程中,很多的成功人士不仅经历的一代人的辛苦付出,甚至付出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今天带你走进三代珠宝人的成功的创业故事。
第一代:偷偷摸摸的地下打金时代
年近八十岁的石光元老人是义乌最早的打金匠之一,提起当年的打金岁月,仍感慨万千。
上世纪80年代初,义乌的市场经济已经开始起步。但相对于黄金饰品加工业仍是一片的萧条。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使得不允许,石光元一身制作金子的绝技无法施展。
后来石光元在远方亲亲家找了一间四面封闭的小房子。石光元就躲在小黑屋里偷偷加工黄金首饰,一日三餐都由亲戚送来。为了避免被人发现,只能在白天打,晚上做抛光等动静不是太大的工艺。打一付耳环或一只手镯能挣3元钱,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就这样偷偷摸摸一直到1985年,石光元才光明正大的干,有了自己的店铺。
第二代:艰苦创业的日子
到了第二代政策放开了,石光元远房亲戚黄金吐、曹淑仙夫妇。看到打金可能是个赚钱的行当,向石光元提出学艺的请求,但遭拒绝。于是,借每天送饭的时机,偷偷观察打金的工序和技巧。
1986年,黄金吐夫妇带着两条板凳,背着一个装着打金工具的小木箱来到了义乌城区。从乡下到城里,作为新入行的打金匠日子并不好过。“最长的时间是连着7天没有揽到一件打金的活,后来,在一个亲戚介绍下,终于接下了一单业务。
接到业务后,黄金吐夫妇在义乌城区朝阳门附近找了一间小房子做加工场所。由于当时政策还没有放开,黄金加工只能偷偷摸摸进行,
1989年,黄金吐夫妇和义乌许多黄金加工经营户迎来了事业的转机。这一年,义乌市工商局灵活运用国家允许私人黄金加工的政策,将全市22家黄金加工经营户集中到城中中路39号。黄金吐夫妇也开起了金盛黄金加工店。有了自己的店铺,黄金吐夫妇的经商才能开始得以发挥。
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下,义乌的黄金加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都不会忽视义乌黄金加工一条街的存在。由于义乌黄金首饰的价格比其他渠道便宜许多,来自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地的客商也慕名前来寻找“长辫子”。这些老客户与曹淑仙夫妇的生意,一直持续到2000年全国黄金交易市场完全放开。
现在,黄金吐夫妇在义乌市区开出了四家黄金珠宝店,其中三家交给儿子、儿媳打理,城中中路上开了15年的老店仍由自己照看。曹淑仙告诉记者,他们夫妻能做到今天的规模,靠的是坚守。十几年来,义乌的黄金珠宝店开了不少,但也关掉不少。关掉黄金珠宝店的人中,有的是因为耐不住寂寞。黄金珠宝行业看起来财大气粗,其实是一个利润并不丰厚的行业。
第三代:跟随时尚潮流的步伐
第三代人是黄金吐夫妇的儿子儿媳,儿媳金莉亚十分健谈。从小就在黄金珠宝行浸染的金莉亚对这一行业相当熟悉。经常往返东南亚、香港等地,金莉亚对眼下珠宝行业的流行趋势了如指掌。
三代主表生意人见证了义乌的发展,也见证了创业的艰辛,任何的成功靠的是坚守,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够取得成功。作为新一代的珠宝商,不仅要守住父辈传下来的祖业,更要结合不断变化的市场,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